“信院讲坛”解心忧——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心理适应讲座

浏览:10次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5日

  为帮助2025级新生快速跨越“中学到大学”的适应鸿沟、破解初入校园可能面临的心理困惑,1014日下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训研创报告厅举办“信院讲坛”专题活动——大学新生心理调适专场。活动特邀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王东莉主讲,2025级全体新生现场聆听,共同开启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第一课”。

  作为长期深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家,王东莉教授开篇即直击新生认知痛点,以“大学与中学的核心差异” 为切入点搭建认知框架。她通过三组精准对比让新生快速理解身份转变:“中学阶段是‘统一节奏的忙’,大学则是‘个性化的忙’;中学侧重‘标准答案的达成’,大学鼓励‘创新思维的突破’;中学强调‘规则下的服从’,大学倡导‘个性中的自主’。” 随后,王教授进一步从人才培养目标、课堂学习模式、日常管理方式三个维度展开,结合高校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特点,深入系统阐释大学生活在自主规划、时间分配、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新要求,为新生后续适应筑牢认知基础。

  针对新生初入陌生环境易产生的“孤独感、失落感、迷茫感、挫败感”,王教授精准拆解痛点,围绕“心理适应”主题从六大方面展开详细讲解:“学会合理认知”环节,以“认知决定情绪与行为”为核心,引导新生用积极认知替代消极思维;“学会情绪管理”部分引入“费斯汀格法则”,强调“生活中10%的事件由发生本身决定,90%由我们对事件的反应决定”,助力新生主动掌控情绪;“学会合理定位” 引导新生客观看待自身优劣势,避免因盲目比较陷入自我否定;“学会理性选择”梳理“盲目跟风考证”“忽视兴趣选社团” 等新生常见误区,为规划大学生活提供明确指引;“学会人际交往”以宿舍关系为切入点,传授“尊重边界、主动沟通”的实用技巧;“学会应对挫折”则鼓励新生以“成长型思维”看待挑战,将挫折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契机。

  讲座尾声,王东莉教授以“心有阳光,一路芬芳,积极适应,顺心发展”为寄语收尾,叮嘱同学们需“主动适应、积极调适”。整场讲座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既有专业层面的理论解析,又有贴近新生生活的实战指导,内容详实、针对性强,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听完讲座终于明白,初入大学的‘迷茫’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学会用方法破解。”“王教授讲的宿舍相处技巧太实用了,以后会试着多和室友沟通。”讲座结束后,新生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有效缓解了初入大学的心理焦虑,更让大家掌握了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论”,未来将以更积极的心态、更科学的方式规划学业与生活,更快融入大学生活。

  近年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持续构建“讲座科普+日常辅导+朋辈支持”的多层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除“信院讲坛”专题活动外,还常态化开设心理辅导室、开展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全方位为学生疏导心理压力、解决成长困惑,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主讲嘉宾简介:

  王东莉,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的注册心理督导师。曾任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员会常委,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