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浏览:1380次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7日

周小龙, 中共党员,教授,硕导。香港城市大学博士,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博士后,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衢州市青年拔尖人才,衢州市新115人才第二层次培养人选,IEEE/CCF/CSIG高级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机器视觉专委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含重点项目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4项、衢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国家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等10余项。在IEEE汇刊等国际知名杂志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引用1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2项)。

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二等奖、香港城市大学杰出学术表现奖、CCF CSCI期刊IET Computer Vision年度最佳论文奖、IEEE ICRA 2016最佳审稿人奖、DSP杰出审稿人奖、IEEE ROBIO2012最佳论文奖、PRCV2018最佳论文奖。


一、人工智能专业的特色

本专业融入衢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求,紧密围绕本省及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学校优势及特色,开设以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数学课程,以程序设计和数据库为基础的计算机课程,以问题求解和机器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课程,由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构成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强化多学科交叉概念下的人工智能学科系统理论,兼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理论内容与技术方法。着眼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农业及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着重培养具有“较深的人文底蕴、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应用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新增的一门新兴专业,于2021年开始招生,其依托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十三五省级一流学科(B)“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衢州学院优势(特色)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已开设的物联网工程、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个本科专业。

二、人工智能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工智能技术人才。通过系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解决人工智能领域技术问题的基本专业能力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互联网+以及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中从事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和决策管理等工作。

具体培养目标:

目标1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信息学知识,以及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经历系统的专业实践,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核心专业意识;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目标2  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地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既能理解人工智能学科各层次的细节,又能站在系统总体的角度从宏观上认识系统的智能性。

目标3  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强烈的工程意识或研究探索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复杂的工程实践问题及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目标4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目标5  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Python高级编程、机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字信号处理、无线传感网络、自然语言处理、人工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数据挖掘、最优化理论和方法、数字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智能机器人等。

四、人工智能专业的师资力量及实验设备

本专业有任课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职称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浙江省高校高层次拔尖人才1人,市“115人才工程”3人,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支持对象1人。

近几年,投入500余万元建设专业实验室,建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物联网综合实验室”、“信息技术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室,与英国纽斯卡尔大学工学院工业4.0&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共建“衢州学院-纽斯卡尔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联合实验室”。依托“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综合体”并借助“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聚焦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大核心战略,先后与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浙江巨化集团公司等联合共建了一批校企合作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在在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横向合作。良好的实验和工程训练条件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人工智能专业的就业及升学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相应职位。

国内985211高校都设有相应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比较著名的大学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等都有硕士研究生招生点。省内的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也招收硕士研究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报考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可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研究生专业。